查看原文
其他

韩石山:一个有身世的朋友

2016-05-18 韩石山 太原道



一直以来,我有个感觉,凡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,来到山西的文化人,大多是有身世的,且大都待人谦和有礼,说话声音不高。这,一半得之于他们良好的教养,一半也是来到山西这个地方,知道该怎样做人。

最近去世的赵越先生,上世纪80年代刚一认识,我就有这样的感觉。

先认识的,是他的夫人刘亚瑜女士。


█ 韩石山与赵亚瑜的通信


我与亚瑜同岁,都是农历丙戌年生人,我上学比她早一年,这一小小的差异,到了1966年夏天,就成了云泥之别。我已是大学一年级,她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学的校门,在她面前哐的一声关上。多亏是生活在太原,还有机会去当工人,若在农村,只能是永为农妇。后来全凭了她的人品与才华,才进入文学界,成为一位散文作家,成为《城市文学》杂志社的社长。

我的夫人,退休前是《城市文学》杂志社的会计。


█ 当年的《城市文学》杂志


都在文学界,又有夫人这层关系,我与亚瑜,自相识后就交情不浅。在一起不怎么谈写作,反倒谈生活上的事多些。他们那边有了小饭局,人员也还相宜,亚瑜总是说,把老韩也叫上。次数多了,他们单位的人,总说我是他们的女婿。

跟亚瑜熟了,连带的跟她的夫君赵越先生也熟了。

这只是就常情而言。实则相识30年,我跟赵先生,从来就没有熟过。

他年长亚瑜多岁,只是一个原因,主要的是,他太客气了。明明我与他夫人很熟,每次去了家里,他总是亟亟地吩咐亚瑜,快给沏茶,快给削水果,好像家里来了什么贵客。说话,也只是谈工作,最近又写了什么作品、策划了什么大型的演出。人与人之间,到不了谈生活这个层面,怎么也热络不起来。

我愿意听的,不是他的说话,而是他说话的声音。他是南方人,不带多少南方的口音,也不是标准的普通话,给我的感觉,像是过去的蓝青官话,虽说我并不知道蓝青官话是怎样一个调调。不管说什么,他都是那样慢条斯理,不疾不徐,声音里似乎有种磁性的东西,又有一种粘性的东西,柔柔的,很是好听。这样的声音是有蛊惑力的,想来当年的亚瑜,就是让这样的声音迷上了吧。


█ 赵越是上世纪黄河派歌舞的主要创作人员,参与创作了《黄河儿女情》《黄河一方土》《黄河水长流》等优秀民族系列歌舞作品


有一次我说,赵先生的相貌,很像我上初中时的一位俄语老师。这个老师叫冯祖华,教我们时,也就30出头,中等身材,眉清目秀,我们当时只知道是从北京下来的。后来才知道,是中央军委的英语翻译,反右后到的我们学校,到了我们学校才改教俄语的。

赵越也是从北京下来的。我以为听了这话,他会说个什么,最终是什么也没说。过了很久,我才知道,他是1958年从中国人民航空报编辑的位置上来的山西,先在省文化馆当编辑,后来才到的省歌舞剧院。他的姐姐早年毕业于辅仁大学,当过北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,是《十月》杂志的创办人。

进入新世纪,我们都老了,有次好久不见,见了闲聊中,亚瑜说她陪赵越回了一次湖南老家,在桃源县的一个镇子上。亲戚们安排甚是周到,没有想到的是,到了父亲的坟前,赵越放声号啕大哭,怎么劝也劝不住。


█ 赵越先生的父亲赵季平将军


赵越的身体,似乎一直不怎么好。他们在深圳买了房子,一到冬天,就过去避寒。这两年,我也是常在北京陪老伴看孙儿,与亚瑜的交流,更多是通过老伴的微信。有次通电话,亚瑜问我做什么,我说在写《徐永昌传》,此人抗战期间任军令部长,大的战役,都是他下的命令。过了两天,亚瑜给我发来一份资料,是桃源县政协整理的《赵季平将军传略》。

赵季平者,赵越之令尊也。

资料上说,赵季平(1900年—1949年),湖南桃源人,毕业于南京陆军大学,抗战期间任少将师长,率所部(暂六师)参加过淞沪会战、武汉会战、长沙会战,又参加常德会战、鄂西会战,均有骄人的战绩。可以说,抗战中大的战役,几乎无役不与,堪称一代名将。1949年在故乡病逝。(太原道备注:本站阅读的资料显示,赵季平在国共内战时期,任李弥13兵团中将副总司令,参加淮海战役,1948年12月兵败被俘1952年在镇反运动中被枪决,时年46岁。)


█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期间,美国生杂杂志记者JackBirns摄于宿县。左二是第13兵团副司令赵季平,左一是第13兵团司令李弥,他后来去了金三角


原来赵越是个大有身世的人。我一下子明白了,他的性情何以如此,他的业绩何以如此,也明白了这样一个人,这几十年是怎么过来的。

我的直觉没有错,只是这直觉的获得与印证,太让人感伤了。

 

附:词作家赵越去世,曾创作《黄河儿女情》等歌舞作品

 

2016年426日讯(记者孙轶琼)今日,记者从山西省歌舞剧院了解到,该院国家一级编剧赵越先生于24日凌晨250分在深圳因病去世,享年82岁。赵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黄河派歌舞的主要创作人员,是《黄河儿女情》《黄河一方土》《黄河水长流》(以下简称“三黄”)等民族系列歌舞作品词作者。与此同时,赵越生前整理了大量的山西民歌,改编后得以传唱,为山西的文艺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赵越,本名赵慧民,193412月出生,祖籍湖南桃源。1958年来到山西太原,先后在《文化周刊》《山西文化》《晋阳文艺》编辑部任编辑。1981年调入山西省歌舞剧院艺术室任创作员,1981年所创作的歌词《春天,你是我的希望》获得了全国青春歌曲奖。1983年创作的歌词《矿山的篝火》等五首分别获全国煤乡之春征歌优秀作品奖。诗歌《故乡雨》获山西省首届赵树理文学一等奖,并被选为山西大学艺术系音乐教材,并出版同名诗集。1987年歌词《绿荫里有我的小山庄》获全国农村首届歌曲征集一等奖。同年,任大型歌舞《黄河儿女情》总体设计,创作歌词12首,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。

赵越先后担任山西省音协副主席,他的作品以严谨深沉、和谐自由、感情细腻、炽热奔放而著称,他参与主创策划、撰稿、作词的黄河歌舞三部曲享誉海内外。个人曾两次获文化部“文华奖”词作奖,多次获中宣部“五个一”工程奖,“中国民歌十大金曲奖”、中国音协“金钟奖”等。担任策划、撰稿、作词的电视音乐片7次获广电部全国电视文艺“星光奖”,担任总撰稿的《我的梦》获首届好莱坞国际艺术节最佳艺术片奖。创作至今,共获国际、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73次。 

我省著名歌手牛宝林称,当年这些舞台剧的很多歌词、串联词都出自他的手,“当年的那些歌,不仅是唱,就是你去诵读都会落泪的。每首歌都是诗,都有诗一样的语言。”赵越是一位极具灵性的词作者,时至今日,牛宝林还保存着赵越的手稿,“那些手稿没有一张是干干净净的,都是不断被修改的,很多整句被删掉或是重写,他把不断自我否定、又能自我坚持完美地统一在自己身上,让人很敬佩。那时,大家谈想法时,他通常都不吭气,完全在静听,然后把大家的思想用文字升华到自己笔下。即使是下去采风,也大多是别人问他在听。他总是坐在角落里一根接一根点着烟,在烟雾缭绕的背后,偶尔看到他会意地笑笑。当他进入创作状态,会关门谢客。他的歌词凝练、质朴、厚重,特别上口,特别美。他是南方人,却把山西的文化理解得那么深刻。”牛宝林说,“在我心中,赵越的那些歌词至今无人超越,将来也很难超越。”


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,阅读推荐内容:

韩石山:在山西,该怎样读书

韩石山:山西文化的历史影响

韩石山:一个人的山西

韩石山:我最看不起谢泳的地方

韩石山:1970年我在昔阳惊心动魄的那一夜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